聚焦惠民,共谋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近日,浙江省医疗保障研究会在绍兴市组织召开“浙里惠民保”集成创新改革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相关领域的代表,围绕“浙里惠民保”的运行情况、发展瓶颈、创新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为推动浙江省惠民保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浙里惠民保”运行现状与发展方向
会议首先由浙江省医疗保障研究会副会长王平洋对“浙里惠民保”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他指出,“浙里惠民保”自推出以来,参保人数不断增长,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有效缓解了参保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保障责任与基本医保衔接不够紧密、产品设计同质化、参保人群结构不平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王平洋副会长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包括加强与基本医保的衔接、优化产品设计、精准施策提高参保率等,为“浙里惠民保”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专家建言献策,共探发展新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阎建军就“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进行了深入讲解。他认为,“惠民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可控的原则,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保障需求。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许闲教授分享了上海“沪惠保”的运营实践与建议。他指出,“沪惠保”的成功经验在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产品的精准定位和有效的市场推广。山东省淄博市医保中心副主任仇法新分享了“淄博齐惠保”的增值服务实践。他介绍说,“淄博齐惠保”在提供基本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增值服务,为参保群众提供健康咨询、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上海睿择佑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小龙就互联网门诊险在惠民保中的探索与思考进行了分享。他认为,互联网门诊险可以有效补充“惠民保”在门诊保障方面的不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凝聚共识,共谋发展
在研讨交流环节,来自各地市医保局、省金融监管部门、医疗机构、保险公司、浙江大学的代表,围绕如何结合门诊共济改革,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探索,设计多档可选、多缴多赔的产品,促进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了在推进惠民保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并就目前惠民保工作遇到的问题及挑战提出了意见建议。大家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浙江省惠民保高质量发展。
持续发力,谱写惠民新篇章
浙江省医疗保障研究会会长杨烨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研讨深入,为进一步推动“浙里惠民保”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他强调,要认真研究吸纳各位专家学者和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浙里惠民保”政策体系,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浙里惠民保”持续健康发展,为打造“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